欢迎访问中普科技!
400-8786-918
010-57626087
当前位置:

产品展示

Product

据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教授韩梅介绍,从2011年开始,该校拿出5个优势学科进行融合教育模式的研究,通过共享优质普教资源,跨学院培养学生,扩大听障学生的专业选择。学校与许多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,为毕业生推荐优质的就业岗位。

“在对用人企业回访调研中我们发现,聋人毕业生职场适应还是相对较差、离职率高。”为此,学校开始在低年级听障学生中开展就业认知教育,开展同伴教育,并主动带领学生走访用人企业。

不得不承认,那些从小在聋校就读的孩子,与外界几乎“绝缘”。“他们从小被保护得很好,也习惯了被照顾,有的孩子刚考入大学时,生活都不会自理。”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教学办公室主任闵笛告诉中国青年报·中青在线记者。

从某种程度上看,对聋人学生而言,学校像保护他们的“壳”,走出这里是一片未知的世界。一位在天津理工大学招收了多名聋人毕业生的外企负责人告诉记者,企业曾派出员工志愿者到学校与聋人学生一起搞活动,其中一项是“说出你最害怕或最担心的事”,结果发现,答案最集中的是,“害怕走出学校”“担心不被社会接纳”,以及“害怕失去亲人,没人照顾自己”。

理解比施助更重要

闵笛是聋人学生的英语教师。他习惯了说出自己所教专业科目时,旁人露出的一脸惊讶,“(原来)聋人学生不能听和说,但可以阅读和写作啊。”

来到学校之前,闵笛没有任何与聋人打交道的经历,他的手语也是入职后才学会的。

他明显感觉到自己身上的变化:语速开始变慢,手势变得多起来,跟人打招呼的时候习惯去拍一下肩膀。最重要的是,他变得更耐心,也更愿意去理解和倾听,“一件很简单的事情,可能需要给学生解释好几遍。现在我已经习惯了,一件事说三遍。”

聋人之间其实也有很大的差异,有的是先天失聪,有的是后天因为生病等原因丧失听力,有的可能还伴随智力残疾等其他病症。因此,与他们的交流不仅要耐心,更要先了解每个人的实际状况。

渐渐地,他注意到,先天失聪的孩子,“思维方式跟我们天生是不一样的”。原因大概在于,手语本身的语言逻辑与中文表述是不同的,“可以说,手语是他们的母语,而文字是他们的外语。”

让他感到意外的是,这些聋人学生日常的表现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自卑又自闭,他们往往要比普通学生刻苦得多,大多时候他们表现出的自信和乐观也让人难以想象,“我想他们需要的不仅是更多的帮助,而是真正的理解。”

更多地了解聋人群体,也成为学校和招聘企业的共识。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,在残疾人员工入职之前,企业会对员工进行培训,“讲述残疾员工的真实情况,教他们如何与残疾同事交流,哪些话该说、哪些话不该说,都有明确的规定。”甚至在聋人员工较多的部门,部门经理也学会了手语。